全球股災的原因、前景與大類資產配置
全球性股災:新興市場風暴。受美聯儲加息預期和人民幣閃貶影響,新興市場普現貨幣貶值潮、資本流出、大宗下跌、股債震蕩。上周五和本周一美股大跌,美債收益率下降,美元階段性見頂,黃金價格上漲,全球市場避險情緒上升,有風雨欲來之勢。8月24日歐美和亞洲股市迎來黑色星期一,中國臺灣緊急救市,納指期貨觸發熔斷機制。
直接原因:美聯儲加息預期+人民幣閃貶+股災+PMI創新低。1)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全球資金回流美國;2)8月11-13日,人民幣閃貶4.6%,掀起新興市場貨幣貶值潮;3)615股災對中國經濟負反饋;4)8月財新PMI初值創2009年3月以來新低,經濟進一步下滑。
根本原因:只刺激不改革的代價。次貸危機后,各國主要依靠貨幣和財政刺激,改革力度有限。現在美元進入強勢周期,但各國經濟復蘇進程和貨幣政策周期不在一個軌道上,歷史上美國貨幣政策收緊是引發多次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同時,來自中國的需求持續下滑,改革前景迷霧重重,目前尚沒有哪個經濟體能夠彌補中國經濟衰退帶來的全球需求缺口。
新興市場風暴展望: 1)美聯儲9月加息概率60%,加息節奏和力度可能低于市場預期;2)中國經濟不改革沒有底,預計3季度回調,4季度回穩,2016年初再下一個臺階;3)新興貨幣貶值和資本流出壓力增大;4)新興經濟體債務規模高,但外債/外儲好于1997。
美加息對新興經濟體的影響機制:1)新興經濟體資金回流美國,導致外匯儲備下降;2)貨幣貶值,惡化資產負債表,短期償付壓力上升;3)強勢美元壓制大宗商品價格,惡化新興經濟體國際收支賬戶。
未來1年全球大類資產配置建議。從邊際變化角度看,1)實體經濟復蘇進程:美國經濟>歐日經濟>新興經濟體;2)貨幣:美元>日元>歐元>新興貨幣;3)股票:歐日股>美股>新興股;4)債券:美債>歐日債>新興債;5)大宗:大宗商品價格承壓,貴金屬受益避險;6)配置建議:美債>黃金>歐日債>美元>歐日元>新興經濟體債>歐日股>美股>大宗>新興經濟體股。
提示:次貸危機以來的這7年,全球通過貨幣放水和財政刺激重新進行加杠桿,改革在各國均遲滯。中國615股災和美加息是否開啟了新一輪去杠桿和擠泡沫?我們的“股災研究”系列已更新到第十三期,使命感推動我們記錄時代,讀史明智,鑒往知來。
光大宏觀徐高:全球股災沒那么嚴重
【摘要:全球股市似乎集體進入了“股災”模式,各大股指在近日均明顯下挫。從美元匯率的走弱來看,此次股市震蕩與美聯儲加息沒太大關系。人民幣貶值、PMI走低、以及A股大跌讓全球投資者擔心我國經濟穩不住、人民幣匯率守不住,是此次市場震蕩的主要原因。不過,我國“融資難”狀況已經在近期明顯緩解,從而會帶動國內投資和經濟增長復蘇。而人民銀行也有充分的決心和能力來穩定人民幣匯率。所以,國際投資者當前最大的擔憂其實并不成立。總的來說,當前全球股市的動蕩更多緣于情緒上的波動,而并非是實體經濟出了大問題。相應的,此次動蕩不會持續太長時間,造成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從上周開始,全球股市似乎集體進入了“股災”模式。上周五,美國標普500指數下跌3.2%,創下了近3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而本周一,上證綜指下挫8.5%,刷新了次貸危機后A股單日跌幅紀錄。其他全球主要股指也在近幾天明顯下挫。風險偏好的下降還同時表現在大宗商品市場。面對這樣的局面,悲觀的人已開始擔心亞洲金融[-2.68%]危機或次貸危機會卷土重來。
應該說,這次全球股市動蕩跟美聯儲加息預期沒太大關系。確實,過去聯儲加息的時候往往會導致新興市場國家資本外流,嚴重時甚至會在這些國家引發國際收支危機(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就是這么來的)。而美聯儲在今年下半年又臨近加息。但是,在過去幾天全球股市的下跌中,表征美元匯率高低的美元指數明顯下降,在上周跌去了接近2%。如果股市是因為投資者擔心美聯儲加息而下挫,那么美元指數應該漲而不該跌。從美元指數的這種走勢來看,并考慮到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近日來的明顯走低,投資者當前正因為股市下跌而預期聯儲會推遲加息步伐。
事實上,這次全球股市動蕩與我國關系不小。人民幣貶值、PMI走低、以及A股大跌讓全球投資者對我國經濟信心下滑,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全球股市下跌。
8月11日,我國改革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令人民幣超預期貶值。這讓部分國際投資者對我國經濟增長的疑慮上升。畢竟,在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08年次貸危機中,我國都堅持了人民幣不貶值的態度。相比之下,近期的貶值不禁讓人猜測我國是否已經到了必須要用貨幣貶值來救經濟的地步了。這樣一來,全球貨幣競爭性貶值預期上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面臨的貶值和資本流出壓力都加大。
8月21日發布的財新PMI又印證了投資者的疑慮。在8月份,這一指數已下滑至47.1,創出了次貸危機后的新低。而從8月18日開始,A股又明顯走弱,5個交易日里累計下跌約20%。在短短半個月里,國際投資者連續受到了這3個負面因素的沖擊,不少人心中因而形成了中國經濟穩不住、人民幣匯率守不住的預期,從而打壓了全球資本市場的風險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