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會議在描述經濟工作時用了不到600字,卻是定調明年宏觀經濟政策的風向標。按照慣例,每年年底研究分析來年經濟工作的政治局會議是為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基調,而經濟工作會議則為來年經濟工作的總指揮。
記者對比去年12月1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發現,這次會議強調的經濟工作內容延續“穩中求進”原則并提升到新高度,并首次在政治局會議中提及農業供給側改革、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等。
“穩中求進”延續、升格 加快推進一批基礎性關鍵性改革
十八大以來,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將“穩中求進”作為工作總基調。新華社評論稱,此次政治局會議首次將“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從經濟領域提升到治國理政重要原則的高度”。
以“穩”字當頭,記者注意到,去年底的政治局會議中提及穩中求進,本次會議又將該提法擺在關鍵位置,并且有所升格,以專門段落、整段篇幅進行了強調。
會議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對指導明年經濟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要在保持社會穩定的前提下,推進關鍵領域工作取得突破。
有分析認為,這段話的信息含量很大,“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沒有變化,但是特別強調了“前提”,即要在保持社會穩定的前提下,推進關鍵領域的改革。
什么是關鍵領域的改革?會議提出,明年要加快推進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基礎性關鍵性改革,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這些重要領域改革在2015年年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同樣被提及。
從近幾年情況來看,中央每次定調來年經濟工作,都會首先明確該年份的特殊意義。如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年、2016是“十三五”開局年。這次會議指出,2017年要召開黨的十九大,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供給側改革進入“深化之年” 釋放提振產業發展重要信號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我國經濟工作的主線。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新常態,會議明確,2017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絕非一日之功,正因其推進難度大、短期難見效,更需要久久為功的韌勁和戰略定力。”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說。
去年定調的“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中心任務給中國經濟帶來重大影響。今年會議要求,要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推動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要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
和去年的會議相比,此次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了“大力振興實體經濟”。會議在分析2016年中國經濟面臨問題時也坦言“一些領域金融風險顯現”。
在不少專家看來,經濟下行壓力之下,資本“脫實向虛”令實體經濟發展面臨更多挑戰,會議釋放提振產業發展的重要信號。
“振興實體經濟主戰場在制造業,關鍵在存量,核心是創新。”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除了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更重要的是用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建立平穩發展長效機制 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提速
關于房地產政策的新提法是今年會議中的一大亮點。會議提出,明年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專家表示,明年房地產業將“穩”字當頭,房地產稅、新型城鎮化等一系列長效機制將加速推進。
去年會議以大篇幅闡述城鎮化、農民市民化和房地產去庫存。會議指出,要化解房地產庫存,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擴大有效需求,穩定房地產市場。
今年關于房地產的表述是要求“加快研究建立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同時又加了些限定詞“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
控房價、去庫存,以“穩”為主或是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房地產政策的主要取向。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倪鵬飛表示,中央強調加快制定長效機制,是讓政府部門與市場主體積極又理性地參與促進房地產發展。
另外,在去年“改善國內投資環境,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提法的基礎上,今年還增加了“擴大開放領域,積極吸引外資”的表述。
明年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將進一步深入推進,專家表示,“一帶一路”將繼續扎實推進落地,吸收外資將更加注重質量,以服務業為主擴大開放領域等都將是重中之重。(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