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營改增需要看得遠一些。營改增的作用遠遠不僅限于減稅。這項改革的長期預期在于通過降低企業成本,可以促進社會分工的細化——一些研發、設計、營銷等內部服務環節從企業主業剝離出來后,企業將更加專注于提供某類型服務,成為效率更高、專業更強的創新主體,為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創造條件,從而對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發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功效。
企業是中國經濟的細胞,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企業發展情況千差萬別。個別企業反映稅負增加,固然有改革初期政策有待完善的原因,但也有企業進項稅額抵扣不完善、對稅制轉換需要適應期等因素。營改增不同于其他稅制改革,想要吃到改革果實,企業不能坐等“減稅紅包”送上門來,自身也得“墊墊腳尖”,刀刃向內改革企業內部結構和經營管理。
再過一段時間,營改增的翹尾效應會逐漸顯現。屆時,市場將對這項改革的功效給出評價。(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