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地稅征管工作如何轉型、如何發展,成為新形勢下稅務部門面對的新問題。
新常態下須轉型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征管方式必須從粗放走向集約化。營改增后,征管工作面臨著一系列改革,特別是地稅征管工作內容、重心都面臨新問題、新風險,征管模式必須適應新挑戰。
創新創業進入新常態,戶數激增導致的管理難度加大必須有效應對。自商事登記制度實施改革以來,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降低了創業門檻;財稅部門落實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激發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隨之而來的是納稅人的大幅增長。全國2016年前三個季度,新辦企業401萬戶,同比增長27%,日均增加1.46萬戶企業。中小企業的不斷增多,其財務人員不專業不專職、財務制度不健全以及對稅收政策的理解缺失,迫切要求基層稅務機關從管理到服務更好地實現在稅收法制框架下不失人性化管理。
數據建設進入新常態,稅收視野必須有所突破。大數據時代為整個社會開拓了廣闊的空間。稅務工作如何適應新時代,更好地應用網絡、數據,更好地強化管理、提升服務,是一個新的課題。在“互聯網+稅務”的領域中,稅務機關不僅要通過各種渠道與納稅人開展互動,還要通過與各部門互聯互通搭建稅務大信息平臺,通過解決征納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不透明問題,形成與涉稅各方的充分交流和相互理解。原來地稅部門單打獨斗勢必轉向國地稅聯合辦稅,社會第三方參與共享數據,涉稅黑名單、稅銀互動、信用評級成果應用三者銜接等,都要求稅務機關進一步拓寬稅收視野。
如何轉型:崗責分清
崗責分清,實現服務標準化和管理專業化有效結合。納稅服務廳應落實崗位標準化、流程標準化,嚴格征管規范和服務規范受理各項業務,從受理到檔案歸集全過程控制。通過國地稅合署辦稅服務廳,深層次實現征管對接;通過標準化辦稅服務,使廣大納稅人享受統一規范服務、統一政策解釋輔導,特別是對財務不專業,政策理解不清、把握不透的中小微企業,進一步實現征納雙方的信息對稱。
稅源管理所主要負責對稅源的專業化管理。落實風險推送和日常檢查,以稅源變化為突破口,設立稅源巡查崗位,通過數據分析,輔以第三方數據進行風險排查,適當時候通過調閱會計資料進一步發現稅收漏洞。通過分行業、分稅種管理,建立風險管理模型。對重點稅源實行集約化管理,強化數據分析應用,提供個性化服務,在服務中發現問題并提示風險;對中小稅源實行行業化管理,把握規律性,突出風險管理;對個體零散稅收實行社會化管理,注重合作性,強化協稅護稅。推進稅源分類分級管理,按照納稅人規模、行業,兼顧特定業務,對稅源進行科學分類,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以抓大管中不放小為目標,對不同類型稅源實施有效的專業化管理。稅源管理所應以特色為先,通過差別應對體現出專業化管理。通過深化機構改革,將服務所和管理所配套,強化稅源管理所稅源管理、風險應對職能,結合辦稅服務廳,使納稅服務的前臺與稅源管理的后臺工作協調互補、無縫對接。
關節點:設立稅源管理所崗責體系
崗責體系是個整體系統,由機構設立、崗位職責、崗位工作流程與軟件應用對照關系組成。在嚴密的崗責體系基礎上,應通過加強標準化管理,從信息收集到每個崗位錄入過程質量要進行監督檢查,保證數據采集和錄入數據準確無誤。進一步制定、完善、補充各項征管工作制度和制度銜接,建立起各環節自我約束的良性循環運行機制。以金稅三期系統上線為契機,根據金稅三期系統軟件的數據流程來優化稅收征管流程,將崗位職責按照再造后的征管流程,合理分布到征管信息體系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規范崗責體系運行,建立不同于手工征管方式的崗責體系,提高征管效率,降低稅收風險。
以行政處罰為例,應設置專業復核崗,由專管員確定違法事實、處罰依據、處罰標準,推送至專業復核崗,由其復核實體、流程和檔案是否合法合規,實現專管員與專管事的有效結合。
以績效管理為突破口,建立高效的稅收征管干部隊伍。要重視基層專業技術類人員培養,建立一支能夠有效處理基層軟件操作問題的金稅三期運維團隊,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到基層稅務所的適當位置發揮帶動作用。要建立一個更合理績效管理制度,合理實現獎懲機制,充分調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來源:中國財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