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前所長蔡洪濱表示,個稅改革最近受到很多關注,提高起征點,需要結合幾個重要的社會矛盾,系統性的設計來更好的推出改革。
他認為,一個重要的結合就是養老,養老有一個所謂的養老體系,中國的老齡化速度非常緊迫,社保體系的缺口和缺陷日益明顯,這個問題如果不盡快解決,未來困難會越來越大。養老設計里面除了政府最直接的保底以外,企業年金和個人帳戶是所謂的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現在非常落后。所以個稅改革一個基本的建議,是個稅改革要和養老第三支柱相結合。第三支柱的意思,就是個人一部分收入作為養老的準備金,建立個人賬戶。“個人賬戶和個人的收入聯系是什么?個人賬戶的錢在個稅設計的時候可以作為稅收抵扣,這一部分錢是免稅的,鼓勵人們建立自己的長期養老個人賬戶,這種個人賬戶的建立變成長期投資的來源。”所以,個稅改革需要把養老的第三支柱角度作為一個重點的考慮。
在這個基礎上,個稅改革現在是不是要進一步減少,提高起征點,是不是要減少人們的稅收負擔?蔡洪濱的看法是在個稅改革中間需要強調的是要寬稅基、低稅率,使得中國個稅的制度設計能夠真正達到讓人們有更好的納稅意識,同時更好的調節收入分配。
另外,蔡洪濱認為,對于現在二孩、贍養老人這些可以做稅前考慮,通過稅收激勵制度使得養老問題、人口問題得到解決,夠鼓勵人們的行為向社會所需要的方向去做更好地的安排。
蔡洪濱表示,現在的稅邊際稅率太高,而且檔次太多。所以他的另外一個建議要減并稅率的檔次,降低邊際稅率。現在的邊際稅率45%,這是非常高的。這會嚴重影響相當一部分人群的勞動積極性。同時我們的稅率過分復雜,總共7種稅率,其他國家有一些很好的經驗,簡化個稅,比如俄羅斯曾經也是非常復雜的個人所得稅稅率征收,最后變成單一稅率18%,反而提高了稅收的收入,極大地擴大了稅收的覆蓋面、稅基,偷稅偷稅的情況大幅度減少。中國可以參考這些國家的意見,大幅減少稅率的檔次,從七檔變成三檔。甚至更極端一點,單一稅率也可以考慮,到25%、20%,這個需要進行具體的測算。三檔有15%、20%、25%,具體需要進行具體的測算。(來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