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資已20多年
“給你們這些高學歷的學生交個底,我是農民出身,沒上過大學。”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在中國人民大學高禮研究院的主題分享會上風趣地表示:“不過我白手起家,在9個國家辦了企業,企業分布在國內16個省,在美國也跨越了5個州。”
網上有人說曹德旺要跑了,可他9日晚間卻來了。在約兩個小時的分享會上,年過七旬的曹德旺娓娓道來,與大學生們相談甚歡。作為我國埋頭于實業的“玻璃大王”,曹德旺辟謠稱,這次引發爭議的美國投資事件,實際上2013年就已經開始投資了,資金也不是從內地帶去的,而是在香港募集的。福耀玻璃已經有20多年的海外投資經歷,早就已經揮師美國,進軍這塊最大的海外市場。事實上,在美國建廠的同時,福耀天津的項目也開通運營,并在蘇州工業園區有新規劃。
福耀玻璃集團之所以在美國投資,不僅僅考慮到投資成本和稅負問題,也與其在產業鏈中的位置有關,需要追隨汽車廠商進行投資布局。正如曹德旺回應跑路傳聞時所說:“我們的制造業已進入全球供應鏈。我必須具備全球化供貨能力,才能在中國生存。如果中國企業只能單單在中國做,那還談什么走出去發展呢?”
因此,與其說曹德旺“跑”了,不如說他想更充分地“走出去”,布局全球,打造“福耀集團的全球產業群”。
那么,究竟哪些企業適合走出去呢?曹德旺認為,企業對外投資擴張,得優先解決人才儲備問題。“我現在和好幾個國家還在談判,還沒有實施,就是因為干部人才的儲備還不夠。”他說。
在中國路上跑的汽車中,每3輛中就有2輛的玻璃來自福耀,福耀的產品在中國占據70%的市場份額。因為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已經相當高了,基于市場規模增長的需要,福耀玻璃注定是一家全球化發展的企業。對于國內企業的海外發展,曹德旺提醒說:“企業要注意對新技術和新材料的研究和發展,要有很厚實的技術能力。”
有專家分析,中國企業把工廠開到發達國家,并不是中國制造業就搬離中國了,其實這些企業的根基還是在中國,反而是這樣的公司越多越能反哺國內經濟,讓中國經濟更強大。
攢“中國制造”后勁兒
印著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標識的產品目前仍風行全球,但有分析稱,中美制造業成本差距僅為4%,美國制造業競爭力將在2020年前反超中國排名第一。這無疑給中國制造業敲響了警鐘。
面對關于“中國制造如何重新確立全球競爭優勢”的問題,曹德旺近期到處找“麥克風”談自己的觀點。在這次的主題分享會上,他也回應說,“我國實際上還沒有完全實現工業化,還不能去工業化,而是要補上工業化這一課,必須繼續發展實體經濟”。
曹德旺還透露,這些年福耀出口創匯達到60多億美元,但投資出去的金額要低于這一規模。
“我的玻璃可以裝在奔馳、賓利車上,你說質量好不好?”無論在哪里發展,曹德旺首先強調要把好產品的質量關,絕不能讓國貨的質量降低。同時,向中高端產品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積累“中國制造”的后勁兒尤為關鍵。他在分享會上強調:“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是互助的,比如‘互聯網+’和金融產業都是可以為制造業服務的。”
另據了解,被稱為“中國首善”的曹德旺,在三十余年的時間,個人累計為慈善事業捐款已達到80億元。(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