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方面,需聯盟思路。比如,為大企業進行配套服務的小企業,想要單獨建廠,用地成本很高。如果大企業在內部提供場地供小企業生產服務,互相協助,就能降低小企業用地成本。此外,很多地方施行集約化倉儲,但每家企業都自己搞,反而負重。假設三五家企業或一個園區內企業使用公共倉儲物流空間,用地成本就平攤了。
用工方面,應另辟蹊徑。現在,企業通過提升技術等做了很多努力,想降低單位勞動力成本很難。內蒙古面積大,做生意花在路上的時間本來就多。比如,一家企業每月只需一名講師培訓一兩次或去邊境地區講課,但來回奔波,用工成本就上來了。政府可嘗試支持或補貼技能工人綜合培訓,或通過產業集群實現多層次人才搭配共享。對技術輔導、外聯公關等人才培訓,同類企業之間可以共同購買服務。
融資方面,可共同擔保。由于融資擔保物不足、擔保體系不完善,不少企業融資成本高。建議企業與政府進行共同擔保,或政府成立區域性擔保、產業基金,為企業融資提供條件。(來源:人民日報)